以下資料網路轉載
大腸直腸癌晚期患者有新希望了。醫界目前以血管新生抑制劑新藥配合化療,第四期患者者使用二年後,電腦斷層檢查已看不到腫瘤。患者謝東憬說:「我想跟所有的癌友說,永遠不要放棄希望!」
大腸直腸癌在國內男、女性發生率各為第三、第二名,每年新增病例超過八千名,其中廿%到廿五%是發生轉移的晚期大腸直腸癌。晚期患者因轉移嚴重,難以開刀根治,一旦化學藥物治療無效,存活率很不理想,近年「標靶藥物」陸續問世,才出現轉機。
馬偕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許自齊說,目前已知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標靶藥物至少有二種,一是可抑制腫瘤血管新生的「癌思停」(Avastin),另一個是以腫瘤細胞生長因子單株抗體抑制癌細胞生長的「爾必得舒」(Erbitux),二者配合化學治療藥物效果都不錯。但費用都很高,每療程動輒數十萬元起跳,須自費。
謝東憬三十六歲時診斷罹患第四期大腸直腸癌,並已有淋巴結、輸尿管、腹腔、骨盆腔底多處轉移。他開刀切除廿 三公分 大腸直腸,術後接受化學治療合併標靶藥物「血管新生抑制劑」,至今二年,電腦斷層檢查已看不到腫瘤,血液中的腫瘤標記指數也下降。
許自齊說,謝東憬術後一個月開始接受化學藥物合併新生血管抑制劑注射治療。新生血管抑制劑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(VEGF)結合,抑制癌細胞周遭血管新生,讓腫瘤「斷糧」,達到治療目的。也有研究發現,該藥物能讓原本曲折的血管「變直」,有助輸送化療藥物。
謝東憬術後治療為每二個星期一個療程,迄今做四十多次,每三個月追蹤一次。首次療程三個月,轉移的腫瘤明顯縮小,今年三月的影像檢查已看不到腫瘤跡象。
拒菸酒吃清淡竟也罹癌
謝東憬說,他不抽菸、不喝酒、平日攝食簡單,並不特別愛吃油炸或高脂食物,家族中無人罹患大腸直腸癌,「加上我年紀還很輕,怎麼也沒有辦法想像自己竟然會罹晚期癌症」。
確診當時心情極度難過,「父母親還有兄弟姊妹幫忙照顧,但真的很捨不得二個年紀還小的女兒」。手術後化療迄今,身高一七九公分的謝東憬,體重從 七十公斤 一度掉到 五十六公斤 ,瘦到打化療的人工血管都從皮下突出。所幸現在終於胖到 六十三公斤 ,可以正常上班。
謝東憬說,他到現在都還不敢說已痊癒,但知道自己很幸運,也更珍惜生命的每一天。全家人都做了腸檢查,更注意健康,希望其他癌友一起努力,戰勝癌症。
統計顯示,約有低於十%的病人使用後有出血風險,因該藥物有抑制血管新生作用,同時會影響血管修復,開刀前後一個月不建議使用。使用者目前平均延長壽命約廿五個月。
標靶療法 精準擊中癌細胞
「標靶療法」(Target Treatment)是直接阻斷腫瘤細胞生長、繁殖,又稱作「導彈式治療」,能精準擊中癌細胞,避免傷害正常細胞,乳癌、肺癌、血癌、大腸直腸癌、肝癌等多種癌症都有藥物朝標靶療法研發。
「標靶治療」替代化療,鎖定癌細胞攻擊,對乳癌、肺癌、大腸癌、腎臟癌、慢性骨髓性白血性病人效果特別好,可有效控制病情。
「標靶治療」較適用於第三、四期,尤其是第四期癌末病患,健保有條件給付。但需先檢驗,瞭解病人是否對「標靶治療」有效。
目前腫瘤標靶治療的標的及藥物主要分三大類,第一類是抗血管新生的標靶治療,如SU-5416、 thalidomide(用於多發性骨髓瘤)等。第二類是癌症訊息傳遞阻斷的標靶治療:艾瑞莎Iressa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,賀癌平(Herceptin)用於治療乳癌,基利克(Glevic)用於治療慢性髓球性白血病與胃腸道結締組織腫瘤。第三類是針對細胞表面抗原的標靶治療:如rituximab (Mabthera)用於CD20陽性惡性淋巴瘤,爾必得舒用於頭頸癌、轉移大腸癌等。
腫瘤致癌途徑並非單一成因,常極為複雜,因此發展合併治療方式是未來使用標靶治療藥物可能的方向。
便血當痔瘡大腸癌常被誤診
黃庭郁/台北報導
台灣每年新增八千二百名大腸直腸癌病患,其中半數發現時已是第三、四期。專家指出,很多病友初期發生便血、便秘,都被當成痔瘡或消化不良,加上多數大腸癌病例初期體重不會明顯下降,連醫師都沒有注意,導致病情拖延。
大腸直腸癌在台灣呈增加趨勢,男性病患比女性多,但大腸直腸癌是女性罹患癌症第二位。晚期大腸癌病友謝東憬說,包括他在內,很多病友就醫時都被當成輕微痔瘡,甚至很多人還動外痔手術。但確診是大場癌後半年左右,大便習慣就改變、甚至便血。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也說,很多病患確診前,已在很多地方求醫,但未及找出病因。
初期不會暴瘦有些病人還很胖
他說,大腸直腸癌其實分成右側大腸癌、左側大腸癌、直腸癌三類。每一類症狀不一樣,患者容易混淆。右側大腸癌症狀較像上腹痛,患者常覺得腹脹、腹痛,很多病人會去照胃鏡、看肝、膽、胰,繞了一大圈都找不到毛病,這時就該考慮大腸檢查。
左側大腸腫瘤以大便習慣改變最典型,因腸子被腫瘤阻塞,先是便秘,塞久後腸道會用力,勉強將便便擠出,於是又變成拉肚子。一般人以為,大便有血才是大腸癌,這是直腸癌較常有的症狀。
他提醒,很多人以為一定要體重明顯下降才是大腸癌,但臨床看到的病人不但不瘦、有的還很胖。一旦真的體重嚴重下降,大概已是病情很嚴重。
逾五十歲 每年做全大腸鏡檢查
他說,害怕侵襲性檢查的民眾,可做簡單大便潛血檢驗,一旦有潛血反應,就應該進一步檢查。醫師遇到有便血病患,不要都朝痔瘡方向想,最好做個簡單的直腸鏡,會比較安心。
王輝明也提醒,四十歲以上民眾應常規作糞便潛血檢查,五十歲以上每年都要做一次全大腸鏡檢查,積極篩檢絕對有利早期發現治療。
留言列表